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雨夜

雨夜,給在乎的人寫信及卡片。那裡面寄託著非常透明的情感。

我最好的朋友近日決定要離開台北了,且動身在即。我很捨不得,因為這意味著,從此我們將在不同的地域,依循不同的路徑,展開迥異的人生。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我經常毫無保留地將一切開心的不開心的情緒全傾倒給她。前陣子,我歷經了一段相當幽長的黑暗期,她自然都聽進去了。幸而如今我已經又回復開朗,所以還能佯裝瀟灑地目送她離開。

總之,我們都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好跟對方稟報。一言為定。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The war is over and we are beginning!



喔耶!真是神聖的一刻!拖延了許久以致對我造成太多磨難的研討會論文終於完稿了。自從上週四放縱逸樂之後便遲遲無法收心,直至今晨才花了兩個小時將稿子收尾,完稿字數趨近三萬字,我也不知道我是在拼什麼。呀比呀比,我要去歡度我的聖誕節了!!!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冬至

一直在企盼冬至的我卻渾然不知昨天就是冬至,直到中午吃飯時聽大家提起才恍然大悟,冬‧至‧已‧經‧過‧了。真是令人悵然若失啊,要是知道昨天是冬至的話我說什麼都會去泰順街買小湯圓來吃的!(嗚怎麼昨天中午聚餐的時候完全沒聽大家提及,隨後在大街上晃蕩了老半天也絲毫感受不到冬至的氣息呢?)幸好後來善解人意的同事即刻去買了芝麻花生湯圓回來煮給大家吃,頓時又覺得喜孜孜了。

剛剛赫然在老地方看見Jimmy學長的留言:
冷颼颼的
小燕有沒有吃到湯圓啊
又長大一歲
還是要當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呀

哈,學長的留言實在是太有趣了,感覺完全是留言給小朋友的。(從前的從前,冬至時學長大概會買小湯圓餵養我吧。)當初他成為我直屬學長的那個夏天我才18歲耶。嗚。我那消逝的可愛的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啊。

謹以此篇文章默默謝謝學長從前對我的照顧,不過還是趕緊去跟學長要地址投遞一張溫暖的卡片到他手中比較實際!



epilogue

困頓的狀態或將進入歷史而逐步止息,另有局部的踟躇、想像與自溺也將暫且被放下。我想我目前能做的,大抵就是抿除一些期待,抱持著平常心繼續往前走。

儘管今天的午後悄悄話時間過於短促而無法清楚交代問題的細微之處,但至少你也同我一樣,揣測這一切的緣起或許是時機使然,倘若換了另一個階段、另一種心境,故事就不會這樣發展了。這也證實,衰微的時刻,特別容易讓外界的情感浮游進來。

無論如何,最終有一個還算清明的結論誕生了,那就是:要能帶給他者幸福,自己勢必得先開朗起來。

柯裕棻在王安憶新作《月色撩人》的序言中寫道:「這是個無法愛的時代,我們自己瘖啞無光,只能從他人那裡借光,得靠著他人才能發亮。可是他人的光永遠無法完整包覆誰,一旦沒有光源,我們坑疤貧瘠的現實一覽無遺,寒冷得讓人受不了。」

也許現實不是這麼悲涼的吧,天冷了,就讓我們靠得更近一些。在不對自己造成負累的前提之下,我想我會繼續釋放合宜的愛與關懷。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秘訣



假如忘了時間之存有(及其消逝)的話,就可以非常心平氣和地寫論文唷。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我、完、蛋、了

Sigur Rós是我的上課鐘。當初寫碩論的時候一直反覆聽Hvarf-Heim這張專輯,用意在於形成類狗-牛肉球一般的古典制約。Sigur Rós真的有一種讓人鎮靜下來並且專注的神秘力量。

一直到這兩天才正式閉關,而且極度沒有效率。我只要一想到評論人是王志弘這等深不可測的高人就非常焦慮且惶恐,彷彿無論怎麼論述也都只是在班門弄斧罷了。在一個功力比自己深厚太多太多的人面前只讓人想自暴自棄啊。

一直在逃避和打混的我目前進度嚴重落後,deadline就在明天,我看我是完蛋了!!!嗚我好討厭自己喔…… T_____________T;;

哼,儘管我都已經要寧靜的爆炸了,還是堅持要跟大家分享人間天籟。



Starálfur


Ágætis Byrjun


Glósóli


Hoppipolla

《品臺北》



(一) 城市意義界定:

相較於世界上許多城市,臺北市雖不以古都揚名,卻自詡「充滿新生的活力」,年輕而富有動能。此外,亦將臺北視為一個適合培植夢想的培養皿,又或者是一只餵養青春大夢的碗,吸引許多異地的年輕人至此豢養一個可期的未來。《品臺北》邀集十位年輕的臺北居民,寫下他們如何與這座城市產生連結。彼時擔任臺北市市長的馬英九在序言中指稱,「年長的臺北人為這座城市打下寶貴的基礎,而年輕的臺北人則是引領未來方向的舵手」,年輕人與臺北市之意像互相纏繞,彼此襯托,一方面烘托臺北城所積蓄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藉此抬昇年輕人的主體能動性,肯認其賦予城市的能量。

《品臺北》以「碗」的意象與臺北「盆地」進行構連,馬英九指出:「臺北是一個移民城市,是一個包容多元文化和族群的熔爐,所以匯聚著許多令人食指大動,流連忘返的地方小吃與精饌美宴」。較諸其他形式的互動,庶民生活中豐富的飲食經驗絕對是常民記憶一個地方的重要指標。以此定調,也可將城市意義落實到更平民化的層次。

除此,「我城」的營造在《品臺北》一書中獲得更充分的發揮。官方出版品捨棄了嚴正壯麗的大敘事,轉由各寫手陳述其獨特的小歷史,以此層層堆疊出城市的厚度。書中所記載的私己經歷或可引發某些人的共鳴,或可召喚民眾自行追溯其經驗,皆有助於建構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

(二) 排版形式:

全書採圖文併陳方式呈現,圖文編排頗為工整,照片中的被攝物多為搭配散文當中提及的物事,且輔以圖說。就圖文的配置而言,約各佔二分之一左右的篇幅;另,不少大幅照片採跨頁編排,幾乎佔去整個開本的三分之二,故在視覺表現上堪稱醒目。照片皆為方形,在長寬比例上會進行不同程度的裁切,以俾美術設計更為靈活。

全書左翻,文字由左至右橫排,中英對照。中翻英乃為節譯,翻譯過後的語句較為簡潔,不若中文來得詩意。除了文章和照片外,在每篇文章的開頭也插入由吳孟芸等插畫家所繪製的碗形裝置藝術之圖像,為整體視覺設計注入幾分活潑的氣息。

(三) 主要內容:

城市的形成,不僅僅是地理的概念,疆域的界限,以及硬體設施的建構;城市的形成,必須要有「人」的加入才行。人們使用城市裡有形的資源,進而創造新生的資產,接著更重要的是產生出人與人彼此之間的互動。這一道互動關係,雖然是無形的,然而,市井小民的故事,點點滴滴累積著,便是一則又一則的傳奇了。因為流動著這些大城小事,於是,一座城市才有了心跳。——關於《品臺北》……

誠如上述序言所披露的,《品臺北》旨在呈現臺北人與這座城市的互動,以及蔓延在盆地裡的人情況味。十位書寫者共描摹了十個對其而言別具意義的地域,包括西門、木柵、公館、建國花市、林森北路、東區、信義區、內湖、中山北路、士林。這些區域雖非按照臺北市十二個區進行劃分,但也大致網羅了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地域。

「碗」的意像可以鞏固城市的完整性,使其整合在一個穩固的形態之中。另一方面,卻又透過建構「地域」的概念,彰顯城市潛藏的不同特色,使得市民能夠清楚指認身在何處;同時,不同地域也會繁衍出不同的生活經驗。Kevin Lynch指出:「從外表的特徵來決定地區,必須是主題的延續,而且會包含了無數種組合成份:氣質、空間、形態、細節、象徵、式樣、用途、活動、居民、保養程度、及地形」(1976: 68)。《品臺北》的篇章便是細膩地描繪了各地域的空間特性、活動及生活形態,聚合了上述性格特色,充實多重細節和線索,使得不同地域的屬性得以凸顯。

除此,本書在主題上亦從飲食的觀點出發,題材的庶民化有助於滲透入臺北市民的日常生活,藉由最尋常且必需的生活經驗以召喚市民的私己記憶。然而綜觀全書,即可察覺撰文者並不拘泥於實質的飲食經驗,著墨更多的是,他們如何品嚐臺北這座城市的風味。

(四) 敘事特徵:

試圖納入不同社會行動者的城市記憶及其地域認同,然而這些社會行動者的篩選仍有其文化考量,《品臺北》一書的中文撰稿者包括:吳鈞堯、孫梓評、小樹、王盛弘、詹雅蘭、陳慶祐、張維中、黃麗群、吳岱穎、楊國彥等人,上述撰述人分別為「作家、編輯、醫生、木工、大學講師或DJ,而且同時都具備著城市觀察性質的文字創作能力,由這些年輕的人,帶領我們,走進對他們而言別具意義的10個區域,細細品味臺北盆地裡的人情滋味」(引自《品臺北》序文,2006: 4)。然而仔細對照內文各作者的頭銜卻發現,幾乎清一色皆為文字工作者,實不若其序文所言,廣邀多元背景的寫手進行撰述,是以其所呈現的城市樣態與經驗難免侷限於特定族群的社會行動者,一方面未能充分反映居處於這座城市的各主體;另一方面,自然也無法再現不同社會屬性的市民如何塑造其獨特的都市意義。

《品臺北》的十篇文章皆由撰述者以第一人稱的散文體例書寫而成,文學性強;各篇文章除了主文之外,另有一短篇的小記,該企劃以「口腹之欲」為題,不同於前述以第一人稱切入,而轉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較平鋪直敘地描摹該地域的流轉與演進,進而深化城市的歷史縱深,並旁及二三美食場景。吃食地點多半未在行文中提及,而是以區塊編排的方式獨立標示店家名稱、地址、電話、地圖等資訊。

內文一貫的寫作命題乃是環繞臺北特定區域所衍生的私人生活體驗,撰文者各自擇定一地域後,遂細膩地描寫自身與該地景發生關係的過程,敘述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如何鑲嵌入集體情境之中。撰文者透過文字打造了一座座生活圈,邀約觀者共同悠遊其間。

其中多篇文章皆觸及城市地景在時光遞嬗之下不可豁免地變異了。像是吳鈞堯寫著中華路的聚合與離散,一座商場的盛衰實則牽繫著諸多人的成長經驗,於今舊地重遊,徒留潮汐一般漲浮的感懷及悼念,無止盡洶湧。又或者是詹雅蘭懷想昔日林森北路繁盛一時的風騷簡史、陳慶祐兒提時代尚可聽聞火車轟隆作響的東區、黃麗群曾經踩踏過的那個路荒荒草離離的狂野的內湖。

上緊記憶的發條,書寫者一邊遙想一邊記錄城市容顏的變貌,同時一邊打撈昔日過往的美好殘餘,將城市與己身的關係拉攏得更緊密一些。下述二三例子均為由今望昔,不自禁傾洩出的緬懷:

再度流連中華路,不為了訂做制服,是為因為。佳佳唱片取代淘兒唱片,成為我挖掘搖滾樂的地方,還有玫瑰唱片、小蔡的店、典藏唱片等,原版跟二手CD專賣店。走在中華路,常幻覺走上重疊的時光,一旁還有轟轟鐵軌,過了鐵道,店家坐在板凳,吆喝說:「人客,內底坐!」
「滄海桑田」不是隨意說說,「物換星移」也真有其事。年輕時不相信的事,逐一應驗了。時間無情,卻也有情。
這會兒,我站在中華路口,正不知,何年何月?
(吳鈞堯,〈聚散中華路〉,22)

現在看內湖,草腥氣少了,像剛入社交界的少女,不再把時間費在野地裡,摘乾淨髮上鬢邊的葉尖花末什麼的,有人正準備為她披上錦繡滿身。近鄰者,如西邊徐娘半老的民生社區,北側又洋又嬌的天母,早已練就一把熟極而流的身段,美麗而厭煩,世故而輕快;我知道內湖漸漸也會講出一口不帶土氣的腔調,也會養成一種複製而來的品味,讓來不及目擊昔年臺北大發達的年輕人如我輩者,亦能親手觸及一則都市文明的寓言。(黃麗群,〈內湖的草〉,152)

另外,也有數個篇章專注於捕捉掩映在城市裡的小小細節及其美好,譬如孫梓評敘述他如何一點一點在木柵建立起生活的繫絆,並與該地發生親密關係;王盛弘坦承他對於花花草草的溺愛,以及如何在人群雜遝的假日花市聽見植物的歌唱;張維中不經意發現平日白晝出沒於信義商圈的女人,而她們是懂得在打理家務之外善待自己的一群。

(五) 影像風格:

相較於本文所分析的其他出版品,《品臺北》一書在圖文配置上,影像較之文字,較隸屬於從屬地位,其功用在於表現文章中所傳遞的城市意象。羅蘭‧巴特認為影像的意義乃是流動不拘的,是以文字得以發揮「下錨」(anchorage)的作用,將其意義固著化。然而,在本書中,此概念卻得到某種程度的翻轉。

《品臺北》共收錄十篇散文小品,其編輯過程應為率先向撰文者邀稿,爾後攝影師在閱讀文本過後,方根據其描述擷取相關影像作為一種視覺上的註腳。那麼,如何透過照片將文字書寫具像化?綿密的情感結構是否能夠在影像中被還原?在轉譯的過程中,攝影者又如何進行篩選和裁剪?就全書的圖文編輯而言,撰稿者的行文內容較不易受到編輯左右,相對地,影像上的呈現與編排則高度取決於官方意識形態之展現。審視《品臺北》書中的視覺圖像,不難發現其發揮了下錨的作用,意圖透過具體的景物去界定文章中幽微的感懷及思量。藉此,觀者在閱讀文章之餘,躍然紙上的城市景觀自然而然成為觀者腦海中同步映演的畫面,足以引導觀看者如何記憶一座城市。

本書之編排乃是圖文併陳,其中文字的部分分別向十位臺北市的居民邀稿;至於攝影,則由許斌擔任攝影總監,許斌、顏涵正、馬景瓶、朱盈樺、陳建仲等五位負責攝影。仔細窺察,不難發現文字與圖像的整合上時而出現斷裂,由此可見庶民記憶與官方所認定的都市意象間存在著歧異與衝突。

十位撰述人的文字書寫多半由個人切身的經驗出發,細膩地組構其生活軌跡,其筆下著墨的,可能是一株株花草的大規模盛開、平日白晝流連於百貨公司的女人姿態、隨著都市的更新而不再駛進目光之中的火車、盆地邊緣的綠樹、尋常的住戶或者暈開的燈火。相較之下,本書中所揀選的圖片卻試圖具體化文中輕描淡寫抑或並未言及的地標,透過特意放大這些顯著的地景,強勢地左右讀者如何觀看並背誦這座城市的紋理。以王盛宏所著的〈大規模的盛開〉為例,該文章通篇皆在描述他假日流連於建國花市的愉悅經驗,然穿插於內文的照片除了蓮花和蘭花的沙龍式特寫外,便是花市附近被素描的孩子、夜間永康公園的素人表演、於大安森林公園從事休閒活動的市民、永康街一帶的店鋪乃至茶道教學,上述內容實與本文無顯著關聯。甚且,未有任何一張再現花市盛況的圖片。

Kevin Lynch在談及城市意像之原則時指出:

任何一個城市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意像,它是由許多個別的意像重疊而成。或是由一套連續性的共同意像,受到許多市民的擁護而產生。這種受市民擁護的意像,須要有人出面主持進行,並要有同心協力的夥伴共同合作,方能有成。個人的意像是獨特的,某些內容是很難與人交流。雖然很近似共同意像,可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多少要帶些強迫感,才多少會被人接受。(1975: 46)

以此概念檢視《品臺北》一書的圖文編排可以發現,書寫者較為強調對其個人而言具有獨特情感意義的意像,然而發行此出版品的官方單位卻企圖塑造一套連續性的共同意像,鞏固特定具有鮮明印象的符號及現實景物,使得觀者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指認圖中所示,引發精神上的共鳴。本書中出現了幾個著名的節點,包括西門町、東區、信義區等繁榮蓬勃的商圈;亦含納了臺北101、美麗華摩天輪、故宮博物院、圓山飯店等具有高度標誌作用的地標,以及北美館、臺北之家、誠品信義店等富含文化意義的地上標識。此外,公館一帶密集的live house、獲《紐約時報》列為臺北市最特殊的景觀之一的寶藏巖也收錄在內,顯見昔日被視為另類、邊緣的文化體系已逐步納入官方所認定的城市意像之中。

市民在《品臺北》中則主要是幻化為十位書寫者,以此角色現身(儘管這十位未能充分代表臺北市民的多樣化組成);至於市民臉譜在《品臺北》所收錄的照片中則不特別突出。照片中拍攝記錄的多為蟄居城裡的人群,鏡頭捕捉下其流動的身影,於各場景遊走、顧盼、流連忘返。這些照片皆為街頭側拍,而非聚焦於特定個人的人物肖像。市井小民被編織入各種城市景觀之中,成為一種流動的風景。在「口腹之欲」的單元裡頭,各食店的照片多以料理為前景,顧客則融入於淺景深之中,不同於一般專門引介美食的報導,大多傾向特寫食材本身。在構圖上特意將品嚐美食的群眾納入其中,或許旨在呼應本書「品臺北」的概念,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因著這些豐厚飽足的飲食經驗,而顯得與城市更靠近了。

照片在全書中儘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然其美學價值並不十分突出。在圖說的部份,幾乎盡皆為正向明朗的敘述,一味強調城市滿溢著活力與契機的向度,不若撰文者在行文中不時對於城市變遷所流露出的感慨。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寂寞考

即使已經完成了一份長達十萬餘字的碩士論文,即使在就業之後多麼渴望歸返純淨無爭的校園,回到書桌前,然而,現今靜靜待在電腦螢幕前趕研討會論文的我仍然不時浮起逃跑的念頭。

這種沈寂的寫作時光委實甩脫不了暗地裡跟隨的寂寞。欸,也許不甘寂寞的我註定不應該成為一名孜孜矻矻的學者。可能我還是比較適合喧嘩,以及一種短線操作的認識世界的方式,譬如四處蒐羅、片段記憶、任意切割、再了無秩序與規則地將外界收藏進私人口袋。

既然當不成有紀律的勤勉學者,乾脆盡早當人妻算了,順便生一個寶寶來研究生命的起源與奧秘。(胡言亂語ing...-__-|||)



噢!真想在圖書館找回一點浪漫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幸運兒

我最近真的很衰儼然就是被倒楣鬼給附身了,譬如:手錶停擺了從此身上失去了時間的刻度;繼鄰近住處的樓房持續施工吵得人不得安寧後,近日周邊的柏油路面竟也來個驚天動地的大翻修搞得這個世界像是要造反了似的;房間的主燈壞了,暫時修好之後照明度遠不如前,而且不到兩個星期孱弱的燈泡又活生生燒毀了(好在昨天一早已換了新燈座我的人生遂又重新引渡一片光明);參加個研討會也被鄰座的男生傳染病毒,重感冒長達一個禮拜迄今仍未全然康復;由於長久撰寫一份無聊且繁瑣至極的結案報告而併發憂鬱症;今晚一回到家赫然發現網路無故斷線了,至於我現在之所以可以上網完全是因為我私自挪用了不知打哪兒來的無線網路溢波。諸如此類。真的是生活一堆毛,鳥事一籮筐。

為了再度進入知識的殿堂,這週一傍晚回政大辦理校友借書證。倒楣鬼竟然也意外翻身成為幸運兒。

當天接獲好老師好朋友好爸爸三位一體的陳老師來電,回學校第一件事就是和老師碰面談工作的事,順道拿平裝版碩論給老師(我真是不知反哺歸恩竟然不是送交精裝版)。

前往新聞館途中還巧遇詩淳,兩人聊了好一會兒,言談之間她摸摸我的頭就像理解這一切的起源與窒礙,離別前並叮囑我下次回學校要記得約出來一起吃飯。

隨後和海草一塊去葛莉絲品嚐美味的鬆餅,談起提不起勁的現況,幸好慘澹的慘澹似乎被鬆餅的香醇甜蜜稍微沖淡了。離開店裡的時候,外頭的雨益發強壯了起來,我們合撐一把傘在那個昏暗的叉路口告別,而貼心的海草仍掛念著只帶了一只小巧環保袋的我待會兒該如何將書堆打包扛回去。

緊接著獨自走路上傳圖,濕冷的校園安靜而人煙稀微。一邊步上通往傳圖的階道,我又有了一種獨立做學問的自覺與安定。潛入圖書館後,又更靜謐了,果不其然,彼時館內人去樓空,無人逗留。不料,才將身上的物件擱下未久,眼角餘光便瞥見一人影逐漸靠近,一抬頭,竟然是久違的范吉米,問道:「妳怎麼會在這裡?」。啊,感覺像是非常久不見了呢,悠悠地交換彼此悽悽慘慘的最近,可是有一些細節卻始終是沈默的,交代不清的。後來我去借書,他回到另一頭去撰打書摘,待九點傳圖關門大吉便一起走下山。雨也已經停了。

他陪我一起去總圖進行第二波借書作業,在那兒我們巧遇了漢堡。這兩人後來又義氣滿滿地陪我去綜圖借了最後一本書。一晃入綜圖,就遇見帥氣依舊的有為青年鄭中睿,因樂生認識至今不知不覺也已經三年了呀。

終於借到所有的書之後,范吉米又鬧肚子餓了,這傢伙老是在夜深之際囔囔著要吃喝,於是我們就決定去吃宵夜。本來要在廢墟用餐,但我在無視於吉米和漢堡的真實意願的情況之下,興致勃勃地提議要去行政大樓野餐。(哈,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有人對於野餐一事不以為然。)漢堡引領我們往行政大樓深處走,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落腳,這時候我的心情已經隨著返校後接連的際遇而好轉了。關於野餐的事蹟可詳見范吉米部落格最新文章「Simple is impossible」。

離開總圖後,大半的書就交到吉米手上,哈,這是他上回陪我一起搬一堆攝影相關書籍到公館之後的另一優良事蹟,特予公開表揚。更令人動容的是,他竟然不知節制地央求漢堡載我回家!(當然他自己也想搭便車……。)雖然我向來善解人意鮮少麻煩人家但既然范吉米都放下身段幫我說情了,我也只得順水推舟,拜託漢堡了。身為一位駕駛,只能說漢堡提供的真的是非常周到的服務,除了豪華轎車專程載人到府之外,還在後座放了軟綿綿的娃娃供人玩耍。(至於羅斯福路上那個驚心動魄的賽車級大迴轉爆走則不納入貼心服務之列……。)

滿載而歸的深夜裡,和從小看著我長大的Ring通電話,隨即收到她傳來的溫柔簡訊,這大概是我這一輩子以來見過最動人的祝願了。我流下眼淚,完全是出於一種深切的感念與珍惜,無關乎憂傷。



Stars--The Night Starts Here

那晚在傳圖時吉米問起要不要去聽Stars,從此這就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課題。
唉呀呀,到底要不要去聽呢?嗚嗚真是令人動心……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自由


勇氣



愛我別走



自由


張震嶽實在是太棒了!

在密室裡被一群瘋狂的粉絲所環繞,縱情搖擺、跳躍,大聲唱著這些那些琅琅上口的歌曲,那麼忘我,澎湃不已。

2008年的simple life實在是太美好了,太過癮了,太與世隔絕了,以致於結束的時候讓人依依不捨。唉,又要重返現實了。

趕緊把手頭上這份長達五十頁沒心沒肝的結案報告彙整好,明天一早送出後,或許就能贖回一點點稀薄的自由。(要不是他媽的沒錢不能活的話我巴不得馬上辭職啊!)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純淨市集之精油算命攤



又是一個冷颼颼的週末假期,在simple life度過完美的第一天。沒有時間寫歡愉的聽後感,先簡短記錄個插曲吧。

話說午後抵達華山之後,距離樂團演出還有段時間,我們就先溜進純淨市集晃蕩,被其中一個攤位的文宣吸引而前往,恰好有精油情緒分析,便好奇地嘗試了。

測驗方式很簡單,共有十種氣味的試紙,受測者一一品味後在單子上填寫「喜歡」、「不喜歡」或「沒感覺」,隨即又被要求重聞一次,從中挑選出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氣味。

測試之前,我其實有點遲疑,畢竟最近實在是太低潮了,但轉念一想,又覺得總不可能這麼簡單就被猜透,遂放寬心玩了起來。孰料,我的測驗結果是:喜歡的氣味代表的是「憂鬱」,「不喜歡」的氣味則象徵「悲傷」。前者意謂著目前正沈浸於此種情緒之中;後者則是暗示一種隱而不顯、卻根植於內心的深層情緒。真是見鬼了!是有沒有這麼準啊!

入冬以來,心情真是壞透了,生活中有許多的勉強,近期工作上的異化感也已經抵達極限。我真的好累,幾乎想投降了。

儘管一整天飽滿的聆聽經驗讓人非常開心,但就在最後,輪到陳綺貞登場,當她一開口唱〈After 17〉:「我的孩子氣給我勇氣……」,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我就覺得非常非常軟弱並且無助,可是我的孩子氣卻不能給我任何堅毅。

十二月理應是充滿祝福的時節,我最喜歡的聖誕節也要到了,我要開始給遠方的你們寫卡片。然後,我要大大擁抱2009年,就讓這一切重新來過吧。

親愛的,請陪伴我,一起度過這個難關。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怎麼辦?

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上大學以後,隨即墜入bbs的廣袤無邊裡,索性開了個版,瑣瑣碎碎地記錄著。目前仍持續更新不輟的是2002年秋天新闢的地盤(其實早在更久遠以前就曾在他方圈地為王了),六年來,積累了數千篇文章,我幾乎把絕大多數的私密都傾倒在那兒。

方才赫然發現,隨著文章不住堆疊,頭一年的舊文早就一絲一毫蒸發,而我竟渾然未覺。除了震驚又哀傷之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哀悼並未備份的過往。

莫非我要重回日記本的懷抱嗎?天知道在數位化的年代裡,誰又能擔保種植在這裡的隻字片語哪一天不會無故被連根拔起?


ps.看來我顯然把這個低調的部落格當成備忘錄在使用了。

又感冒了

可惡!都是那個男生害的。

要不是我因為怕傷害了他的自尊所以自始至終坐在他身邊的話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吧。事發現場,我腦中不斷浮現《末日小鎮》裡頭的局勢,憂慮著自己的健康安危。但我竟然出於一種荒唐的禮貌而自我犧牲了。

原以為安然度過考驗,沒想到病毒在體內潛伏了一天之後終於漏出馬腳了,而且癥狀還跟那男生一模一樣!不是他傳染的還能是誰?!一整天都在不斷的咳嗽當中度過,懶洋洋病厭厭的,喉嚨好癢好難受,入夜之後,開始覺得臉熱呼呼而且頭痛,乾脆發燒算了然後我明天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請假不去上班了。

除了感冒的摧殘,因為昨晚裝上下排矯正器,自此不容忽視的束縛感便駕馭了我,讓人深深感到身體的知覺可以對一個人的心智施加以多麼強勢的擾動力。不得不專注在那顯性的縛綁上頭,思考變得更難聚焦了。

稍早在msn上頭丟了訊息給海草,沒想到她說她彼時彼刻正在等待我的出現,起因於她聆聽著Turner而無限想念我,以及我們一起走過的長長的河堤。天知道我昨天也正因為讀了孫梓評描寫景美溪畔寧靜的河堤,以及深夜回家抬頭仰望夜空時意外看見星星斑斕,而分外想念木柵。和海草吱吱喳喳說了好久的話大概是今天最感開心的一件事。

最近一堆人都在關心我,我想我還是得爭氣一點不能再讓大家掛念或者失望了。趕緊多喝一些熱開水把病菌通通趕跑恢復健康快樂的生活吧!但腦袋還是非常地笨拙無法深入思考所以決定要早早上床睡覺了。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我城:臺北市市民臉譜與都市意象之建構



《摘要》

影像已大舉入侵人類的日常生活,構成我們界定、思索、衡量外界情態的重要基礎。寓居於泱泱大城之中的市民,宛如一名漫遊者,透過觀看,解構城市的文化符碼,體悟其身世。

阿帕杜萊(Arjun Appadurai)將現今的全球秩序置於種族景觀(ethnoscapes)、科技景觀(technoscapes)、經濟景觀(finanscapes)、媒體景觀(mediascapes)、以及意識形態景觀(ideoscapes)五個面向下來探究。其中,媒介文本中所再現的城市構成了「想像環境」(imagined environment),界定、框限社會樣貌和文化疆域,使得閱聽人腦海中的文化圖像有所更迭、擴張。生活於影像充斥的年代,市民的城市想像不再純粹是個人的親身經驗,更加入媒體所形塑的都會形象。置身於影像城市(imaged city),讀者如何穿透媒體中大量的視覺文本,重新書寫這座城市的身世?

若將城市視為一繁複而多層次的文本,不同社會行動者探勘、漫遊的地點有異,觀看視角有別,自然會篩選出不同形貌的城市樣態。就官方的立場而言,又將如何再現臺北這座建城一百二十餘年的城市呢?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前身為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歷年來發行了一系列叢書,作為世人窺看此城的一道重要窗口。為全面檢視臺北市官方單位如何藉由影像再現以構築城市,本研究擬以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發行的出版品為文本分析對象,聚焦於以圖像為主、全面引介臺北市的出版品,包括《百秒‧當下‧台北城》(2002)、《躍動之都—台北》(2002)、《臺北城市相簿》(2005)、《臺北登時行》(2005)、《臺北畫素》(2006)、《品臺北》(2006)等六本書籍,透過解析其「城市意義界定」、「排版形式」、「主要內容」、「敘事特徵」和「影像風格」五大面向,探索和比較近年來官方如何建構市民臉譜與都市意象。就社會成員而言,再現了哪些社會主體?他們如何與城市空間進行互動?另外,這些文本又凸顯了哪些文化環境?在全球資本主義的脈絡下,上述文本如何建立城市的識別度?是否形塑了流動的都市意義?


--
(這是今早陳儒修老師的來信,嗚嗚我好想念老師喔……)


小燕小姐:

我很喜歡你這篇文章,而且分析的對象是官方出版品,很有創意。

前面引述到羅蘭巴特的文字,令我聯想到最近在讀的「今日神話」與「形象的修辭」Rhetoric of the Image,特別是後面這一篇,或許對你的論述深化會有幫助,可以找來看看。

至於要不要納入台北市文化政策,我覺得是不太必要,距離感覺有點遠。

加油。工作還算順利吧?

又,你的論文還沒有送來,很多人等著看都無法看。


陳老師

根源路徑:2009年文化研究年會論文交稿通知

第二天議程1/4日(星期日)

死定了,評論人果然是王志弘,嗚,我等著被電好了。我看我還是趕緊招募後援團比較實在。
還有,我到現在都還在打混,簡直是不知死活到了極點。>_<
--------------------------------------------------------------------------------

各位發表人您好:

2009年文化研究年會論文截稿日期(12/1)已到,請您盡快將您的論文全文寄出,以利年會方面進行後續的準備工作。

如果您的論文還沒有完成,最晚請您在12/15一定要寄給我們,讓評論人有時間能夠閱讀,並準備與談。

年會議程已經出爐,檢附於下,供您參考。


謝謝您的協助

敬祝安好

文化研究學會助理 於家寧 敬上
23368308
0921-248-278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芒花滿山



在一個貨真價實的晴天裡我們決定一起去郊遊。清晨的電車有如紛鬧的早市,擠滿了人,跟九月末梢我和同學們搭乘前往宜蘭大溪時如出一轍。電車上的乘客屬性大抵可區分為兩類,一為如我等興致勃勃欲前進某新鮮地的外人,另一則為老實的歸鄉人。前者往往吱喳不休,後者多半安然踏實,心有所向。

回頭說說當天的天候。冬季的陽光有時顯得虛情假意,賣弄的只是徒然的光芒;但有時卻極為真誠,像是這天的太陽就熱切無比。偏偏我穿了一件不合時宜的套頭棉衫,一股綿延不絕的溫熱感就此囤積在頸脖之間,煞是折騰人。

步行的起點是貢寮車站,道路沿水湄而生,而芒花在河畔招搖。這路途我是記得的,去年一個濕冷的春天,我曾夥同環盟的學員一起走入山林,當時滿山遍野水泠泠的,雨聲之外便只有我們的話語聲浪了。

此行景況大不同。日光燦爛,天地之間遊人如織。登山者魚貫而行,浩浩蕩蕩,彷彿一場盛大的遷徙。可心底終究還是歡喜的,曾幾何時民眾如此樂意親近原生的地景了。另一欣慰的是,此波為期一個月的「花漾秋芒:2008草嶺古道芒花季」名義上雖由官方主導,卻意外地採取了最低限度的干涉,任天然的景致維持原貌,沿途少見文宣旗幟,是以步行遊走一事仍可鞏固住其素樸之本質。


褪色的山林彷彿一場安謐的夢境。去年行至此,也不由得拍了照片


藍天下叢聚的芒花有一種無瑕而自由的美麗。


這張圖微調過色調,特別像畫,別有一股魔幻寫實的趣味,其氛圍類似西班牙高地上那種飽和的大地氣息。

草嶺古道乃先民開闢淡水廳至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為介於臺北縣貢寮鄉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全長8.5公里。時值深秋,芒花狂野地開了一地,將群山嚴密包圍。置身其間,確有一種寂寥蒼勁的開闊之感。

行至啞口,見天候猶早,我們索性繞道至桃源谷步道(虛弱的我一度放棄與眾人齊登高),向更高遠的稜線登去。

彼時日光早已收斂,大風凜凜,頗感寒冷。立於高處,可遠眺太平洋,海岸線在山腳下蜿蜒折疊,浪花繾綣,鑲了一圈潔白的蕾絲花邊。轉忽之間大霧起兮,風更凜冽了,眼前頓成一片廣漠無際的蒼茫。














Aqualung's newly released album "Words and Music" !!!


臨睡前,赫然發現Aqualung推出了新專輯Words and Music,而且官網上還大方提供多首試聽,我簡直興奮到要哭了。

嗚怎麼這麼好聽。

話說Aqualung真的很愛用譬喻法,先前他曾如此形容他於去年推出的專輯Memory Man

"If 'Aqualung' was a ships biscuit and 'still life' was asad cake, 'Memory Man' is a cybernetic space-rusk bulgingwith nutrients you never knew you needed. But that you can'tlive without."

這回他說他希望可以做出一張有機而呢喃(organic and furry)的專輯,Words and Music就是他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和既定時程表下完成的作品。他說當他自己在聆聽這張專輯的時候,感到身心得到釋放,同時獲得拯救了。

老天爺!Aqualung是這樣頌讚Words and Music的:

"I nearly called this album Heart Songs, because that's sort of what they are, Memory Man was completely a head record, but Words and Music is all heart. It barely has a head; it's basically just a heart and grin.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e spirit of these recordings that feels like the start of something new. I don't know exactly where it will take me, but i will be very interesting to find out."

當我剛一獲知此大好消息後,火速寫信給牛津博士,拜託他這次回台灣的時候幫我帶Aqualung的專輯回來。現在只能祈禱英國的唱片不要賣太貴,畢竟現在的我已經要瀕臨破產邊緣了。:~~



新改版的官網好有質感!實在是太搭Aqualung的人文氣息了!!

然後這是我確實很愛他的一點小小證明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Day1:矯正器登陸了

午後站在街道上曬了一會兒陽光,聽Belle & Sebastian,分外享受。

去牙醫診所報到前,到郵局提領了五萬大洋(白花花的薪水啊),一進診所便趕忙將錢全數交出,自始至終都覺得那錢不是自己的。

想要矯正牙齒的念頭已經在心中醞釀得太久,以致於真正實現的這一天,企盼反而多於緊張。主治醫生是曾醫師,第一次碰面時他便不費吹灰之力地贏得我絕對的好感與信任,因此一向憑直覺與人交往的我二話不說便決定在此進行矯正大業。

上矯正器之前先徹底地洗了牙。拿到上下一組專屬於自己的齒模,真酷,從小到大都沒想過會擁有這種模型。曾醫師說今天先裝上排即可,約需時二十分鐘。矯正器像一組堅實的小軍團一一登上牙齒小島,登陸的過程中並不特別製造慌亂,轉眼間很快便就定位了。

除了顯著的異物感外,出乎意料地並未觸發任何痛覺。據說疼痛明天才會姍姍來遲,我的齒列將會感受到拉扯。離開診所之後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歡愉,儼然像是完成了一樁緊要的大事。

我的嘴唇輕輕闔上在路上走,像是含著一個溫吞的祕密。雖然矯正器甫進駐未久,但我已然覺得我們之間有一股唇齒相依的親密感;我們必須培養默契,熟悉彼此,合作無間。然而畢竟雙方才開始嘗試交往,必然會歷經一段磨合期,就算被弄痛了,我也得勇敢以對如此才能顯現身為一個堅毅女子的風範。

只是似乎不能開懷地笑了。矯正器佔據了部分活動空間,使得嘴巴的開闔不如往常靈活,它所造成的摩擦力也連帶讓笑容無法無拘無束地施展開來。哈,看來這段期間我還是乖乖練習如何當一個溫柔嫻淑的大家閨秀好了。

我忽然開始希望時間快轉,也顧不得自己都26歲了。真不曉得這兩年我的人生會如何演化呢。

最近會密集地跟曾醫師碰面唷,下週二下排牙齒也要跟著上矯正器囉!



化學實驗

突然覺得人生很像一場化學實驗。

連素來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的葉軒晨近來幾度在msn上和我談話都變得異常溫和一點攻擊力也無讓我非常不適應。

原來時間真有魔法,把大家都給變了。不聲不響的。好像只有我還在這裡。

儘管很認真在生活,但這段日子以來著實累壞了,有一些事就是那麼叫人力不從心也只得勉強應付著。

我好想把那個純粹的自己給解救出來,從混亂與迷惘中析離。我覺得我應該要表現得冷漠一點,這樣也許會比較容易對抗寒冷。

他的簡訊裡頭貼心叮囑著,要我這個可憐的小朋友加油一點;他理直氣壯的口吻當中有一種對於未來不容逃避的氣勢;她和煦又溫暖的笑容給了人一種鎮定及安心的作用。

我想我會帶著這些,繼續往前走。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村上創作30年 《挪威的森林》搬上銀幕



※先前即得知此消息,非常震驚,畢竟《挪威的森林》是我前前後後讀過三次的小說。第一次是在懵懵懂懂的國三,讀罷心中滿是困惑,不知何以為經典,直至上了大學之後再讀,深深陷入,自此成了村上迷。這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愛情小說啊,必讀也。拜託陳英雄導演務必要拍好它,切莫令其深邃的氣蘊有絲毫毀壞才好。


另,我引頸企盼村上先生的長篇小說已經很久了。唉。
--


林欣誼/台北報導  (20081126)  

一九七九年以處女作《聽風的歌》在文壇嶄露頭角的村上春樹,明年將邁入創作第卅周年;身為日本最受歡迎、作品翻譯語言最多,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重量級作家,日本文壇對村上出道卅周年的重視,自然不在話下。
 
村上春樹明年也剛好六十歲,寫作毅力驚人的他已預告將推出「長度超越以往的」最新長篇小說,全球書迷無不引頸期待。此外,奠定他成為「作家偶像」地位的代表作、曾被村上視為「不可能改編」的長篇作品《挪威的森林》,終在今年由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取得村上的首肯授權,日本ASMIK ACE娛樂公司七月宣布,改編電影將於明年二月在日本開拍,預計二○一○年上映。陳英雄如何詮釋他們心目中的渡邊、直子以及典型的村上式虛無氛圍,勢必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今年十月底,兩岸三地的村上作品譯者包括台灣的賴明珠、香港的葉蕙與大陸的林少華等人首度同行至日本拜訪村上春樹,據葉蕙的記錄報導,當天村上對於新小說仍語帶神祕,只透露「新小說的背景設定在陷入『混沌』狀態的後冷戰世界。」
 
村上認為最可怕的狀態,是人們因為意識形態的主張而將自己鎖入精神牢籠,因此他想利用文學的力量來對抗這種精神囚牢,以簡單的文字書寫觸動人心的故事,維持他一貫的文學理念。
 
此外,村上過去堅稱「不可能有人辦到」的《挪威的森林》電影改編授權也於今年拍板定案,也是村上作品第五度搬上大螢幕。這部電影究竟會如何呈現,村上迷們無不引領企盼。
 
擅長拍攝青春題材、敘事充滿詩意與迷離氛圍的日本導演岩井俊二,是拍攝《挪威的森林》最眾望所歸的人選,他本人也是超級村上迷。然而,令日本導演們「垂涎」多年的作品,如今卻落到了越南導演陳英雄手中,想必日本影壇在遺憾之餘,將更睜大眼睛來檢視他的成品。
 
今年四十六歲的陳英雄,出生、成長於法國,他以祖國越南為題材拍攝的《青木瓜的滋味》、《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等片為他贏得了國際名聲,挾著威尼斯金獅獎的閃亮頭銜,在多年努力交涉後終獲村上的青睞,答應由他身兼編導,完成拍攝《挪威的森林》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據日本《Hotnam》媒體報導,陳英雄看過唯一一部村上作品,就是在法國讀到的《挪威的森林》法文版,為了拍出這部小說的醇厚味道,他決定不再看其他村上的著作。
 
陳英雄在訪談中自陳,他曾受到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和黑澤明的影響,非常感謝村上將《挪威的森林》的編導工作全權交給他。本來他想用兩種手法,將這個故事拍攝成一個舊世界、一個新世界的兩個版本,最後因為經費考量,決定捨棄,「但最後採用的腳本,是既屬於新世界又屬於舊世界的。」



停車暫借問



情緒低落,幾乎是一口氣讀完《停車暫借問》,捨不得歇止,時不時淚眼婆娑的,將連日來的跌宕皆貫徹其中。

曾經在情愛裏流連徘徊不去的人都能體解其中的幽微、揣度及思量。《停車暫借問》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愛情小說,記載的乃是一個攸關錯過的哀傷故事。一個側身,便命定了永恆的別離。說是傳奇,其實放諸四海,或許也算是尋常了。細細雕琢著遺憾與落寞的愛情畢竟不算稀罕,忽爾憶起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那廊簷下的滂沱大雨,寂寥無語的燈火,折射出周慕雲和蘇麗珍難分難捨的情衷。

鍾曉陽非常寫實而生動地臨摹了男女之間互動的諸般細節與心意,纏纏繞繞的,總有些話是始終沒說清,模糊而曖昧的。正是這些言語和舉措的罅隙成為誤解的培養皿,然卻又從中營造了更多親密與歡愛,彷彿這一切只是一張試紙,好藉此對雙方的關係進行再確認。

小說裡頭將趙寧靜的情思描寫得格外細膩,一旦依附上愛情,便猶如乘坐了滑翔梯似的,其姿態與心念永遠是動態的,百轉千折。每一回合她淘氣地笑了、俏皮地作弄人了、不由分說地哭了、倔強而傲然地使性子了、委屈內斂地退讓了,背後總是有其因由,是有淵源的。

趙寧靜和林爽然相愛一場,離散,十多年後在島上相逢,畢竟已是滄桑悲涼的晚年了,愛情終究沒有過去那樣綺麗、輕盈、純粹了。只覺滄海一粟,也只由得命運之手暗地裡操弄。彷彿當真風一吹,眼淚很快的,也就乾了。


捨得(矯正篇)

捨得花12萬。
捨得拔掉4顆小臼齒。
捨得花兩年的時光換來一口排列較為整齊的牙齒。

因俗務纏身而延宕了數月的矯正終於要開始了,今天去初診,照了X光、訂製齒模,然因近期約會又滿檔,所以得展延至下週五才上矯正器。準備挨疼吧。

我想時間從此將會擁有雙向的意義,在奔走向前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倒數計時。

牙齒寶寶們要乖乖聽醫生的話唷,不要太倔強,等你們整隊完畢之後就帶你們出國去玩。一言為定。

(20081117 )

Warwick MA Arts Management/Cultural Policy

Dear Warwick enquirier您好 ,


謝謝您對Warwick藝術課程有興趣,以下是相關訊息,請參考:

華威大學是英國首創提供一系列兼顧理論於實務的藝術管理課程:
學校Centre of Cultural Policy Studies在最近一次英國教育基金會針對研究評鑑為最高分RAE*與教學評鑑也是最高分24/24!!

提供三年的博士課程:http://www2.warwick.ac.uk/fac/arts/theatre_s/cp/research/

提供三個不同領域的一年碩士課程:
http://www2.warwick.ac.uk/fac/arts/theatre_s/cp/study/

MA in European Cultural Policy and Management:大學畢,不限科系,IELTS6.5以上程度。課程介 由文化政策整體觀點以歐洲各國發展現況來探討並重新界定藝術管理這個學問。

MA in Creative and Medica Enterprises:大學畢,IELTS7.0以上程度。主旨在於將各種理論性的觀念,在創意性的媒體產業中作實務的應用,理論與實務相輔相成

MA in Interantional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大學畢,IELTS6.5以上程度。課程目的希望能讓學生具有思考能力、專業的知識與組織架構的技巧來充分了解全球設計溝通產業、設計研究或是相關的專業溝通領域

目前有位台灣學生正在唸博班,她畢業於MA Creative and Media Enterprises...(她唸完後在藝大當講師,後在回Warwick念博班)

http://www2.warwick.ac.uk/study/csde/gsp/eportfolio/directory/pg/hsiaolingchung.

校友畢業後,大多從事藝術或是文化相關的工作,有在天下雜誌、中環娛樂(負責國際業務行銷-處理外國影片在台發行。傑出校友代表郭紀舟先生,他在經建會時,聯合幾位Warwick此相關科系畢業校友,對台灣的文化創業政策的制定,有相當大的貢獻:http://365nyc.org.tw/2008/09/927319.html

這些碩士課程每班僅限25名內,學生的學歷背景並無嚴格的限制,建議僅早申請,各科系詳請還請與我們聯絡!

如欲申請,請先線上申請:http://postgrad.warwick.ac.uk/SWIFT/pgapp/login.asp,並付申請費用20英鎊,線上申請完成後,必須再提供書面資料給學校:學校畢業證書、成績單英文版(需有蓋學校印章或鋼印版本)、兩封學術推薦信、英文能力證明(IELTS、TOEFL or WELT,可後補)、讀書計畫等等。可把以上文件直接交給本辦事處,本辦事處提供免費快遞文件至學校之服務,請多多利用!

隨信附上申請必備文件與我們辦事處所提供的免費服務項目,因學校是先到先審制;若預計明年入學,請於今年九月後提出申請,並請盡早申請。

近期我們有說明會的活動,報名請洽:
http://www.ukstar.com.tw/index.asp?Area=EVENTSDETAIL&tbKey=33

英揚留學顧問公司是英國華威大學與里茲大學合法授權的獨家在台辦事處,歡迎學校網站查詢:http://www2.warwick.ac.uk/services/international/contact/reps/ 學校並無跟其他私人公司有合作關係,為確保您所得到的是最正確與最新之訊息,歡迎與我們聯絡!我們提供專業,詳實與完整的留學服務,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30~18:30,其他時間請來電預約。


祝申請順利!

英國華威大學創英國學府以學術國際化之風,並以卓越研究成就與教學師資,享譽國際,並成為英國頂尖名校之一。在英國各大傳媒都一致推崇全英大學排名前十名內。學校與產官學界有相當密切合作關係;校內的科學園區及研究中心,每年皆有上千萬英鎊的資金補助合作計畫進行;校內之會議中心全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或是訓練課程,更吸引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參訪,增進學術交流。優美現代化校園,提供學生便利的環境,教室、全網路設備的學生宿舍、圖書館、體育館、餐廳、銀行、郵局、商店等皆在步行距離內。校內並擁有除倫敦區外全英最大之藝術中心,內有電影院、音樂廳、歌劇院、畫廊等,喜歡藝術的學生,更可充份享受藝術表演之洗禮。歷年來,學校校友畢業後直接就業比率相當高,是出國留學進修最佳選擇。


--
Best regards,
Yuer

黃月娥Yuer Huang (Ms)
The 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ve in Taiwan for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揚留學顧問公司
英國華威大學與里茲大學在台辦事處
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97號3F-1
UK STAR Education Consultancy
3F-1 No.197 Sec.1 Hoping E.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Tel: +886 (0)2-23579505 ext.14
Fax:+886 (0)2-23942319
email:yuer@ukstar.com.tw
Skype: Warwick Taiwan
website:www.ukstar.com.tw
Warwick website: www.warwick.ac.uk
Leeds website: www.leeds.ac.uk
P Please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 before printing this email and its contents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壞了

比近一個月來身體時鐘的鳴喚還要提早約莫一個小時甦醒,輾轉之際不過是清晨六點。天色是悽悽慘慘那種冬季的不帶表情的白,街道上濕漉漉的。

起身欲捻亮房內的燈,豈料只微微瞥見電光火石一瞬間,有一絲燈火閃爍,隨即湮滅,我尚且來不及捕捉其光亮。燈光從此沈寂了,再多試幾次亦無可挽回。

燈壞了。一個鐵錚錚的事實。

嘗試站到床沿,登高,卻依舊搆不著燈盤。這下糟了,勢必得對外尋求支援才行。

如今只得姑且憑藉桌前一盞檯燈,拉開窗簾讓稀薄的天光滲透進來。即使如此,我還是感到被大規模的黑暗所欺壓著。

生活中偶爾會面臨到這樣的狀況,分明不是件難事,卻無法自行解決,因著某些渾然天成的極限。特別是那些需要男人的時刻,難免讓人疲乏。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捨得(工作篇)

最近在練習捨得的技藝,這需要透過果敢而明快的切割,將自己從既存的窄仄中解放出來。好難。永遠需要再多一點點的勇氣才能離開僵局。

工作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了。低潮像經期一樣規律地湧現,當然這期間仍有數不盡的小風浪。

今晚留下來開會,我根本完全無心於此了,我感覺到原初的動機已經一點一滴被吞滅殆盡。我極度厭倦這種瑣碎化和工具化的工作型態。對於老師,我感到很歉疚,但我真的無能為力。

為什麼你下班之後會這麼忙呢?老師問道。(我幾乎無法騰出工作時段以外的時間配合開會。)那是因為我在工作上多半一無所獲,所以必須花費更大的氣力去填補空虛、去充實自己;那是因為我欲望陪伴,而他們在我身邊旋轉。

總之我無預警地提出希望提早離辭的請求。我很抱歉,但我不得不這麼做。請不要因此就誤以為我是一顆軟弱的草莓,我確實是軟弱的沒錯,但我比別人都要更加正視自己如何陷溺如何愁苦如何荒蕪。勇敢承擔著這些的畢竟是我。

說出口之後就沒有後路了。這是我的斷尾求生伎倆,逼迫自己要離開這個安全保守的工作場域,積極另謀出路。無論如何,至少在一片渾沌當中,我確立了自己仍然渴望成為一名記者的職志,也許未來的路會更尖銳,但我會努力找到自己的立足點。這就夠了。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Dear Wang Yu-Yan,

GREETINGS FROM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Thank you for visiting Goldsmiths at the Education UK Exhibition in Taipei on 1, 2 November. Please find below some information which might be useful to you.

Study at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Opportunities in art, anthropology, design, computing, cultural studies, drama, education, English, history, history of art, media, music, poli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social work and therapy. Find out more about your course from www.goldsmiths.ac.uk/booklets/ by clicking on the subject you are interested in.

If you haven't applied already, here is how to apply: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s, please apply through the UK University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UCAS) at www.ucas.ac.uk/apply/index.html

For Postgraduate Taught courses, please apply using the application form
http://www.gold.ac.uk/media/goldsmiths-postgrad-taught-pack.pdf

For Postgraduate Research courses, please apply using the application form
http://www.gold.ac.uk/media/goldsmiths-postgrad-research-pack.pdf

Deadlin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commencing your studies in September 2009, I would strongly advise you to complete and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before the end of April 2009 at the latest to ensure your application can be considered.

Costs
Tuition costs: practice-based programmes £13,690; theory-based programmes £9,870
English pre-sessional programmes: £1,150 - £3,970 for 5 – 18 week programmes
Living costs: £8,000 - £10,000
Find out about tuition fee costs at www.goldsmiths.ac.uk/costs/

Scholarships
Various scholarships of up to £2,000 are offered for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Find out more at http://www.goldsmiths.ac.uk/costs/pg/international.php

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on is guaranteed for al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sts are £85 per week (standard rooms) or £114 per week (en-suite).
Find out more at www.goldsmiths.ac.uk/accommodation/

Goldsmiths Taiwanese Society
Goldsmiths has a vibrant Taiwanese society called Taiwanese Students Union (TSU) which organises regular events and activities for all Taiwanese students. Sign up to be a friend of “Goldsmiths TSU” on Facebook, the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 and speak to current Goldsmiths students!

I hope you find this information useful,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at c.murphy@gold.ac.uk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s concerning Goldsmiths and our courses.

It wa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at Education UK Taipei. I hope to see you in London soon!

Best wishes,

Christina Murphy
International Officer
Student Recruitment and International Office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New Cross
London SE14 6NW
T: +44 20 7919 7260
F: +44 20 7919 7704
c.murphy@gold.ac.uk
http://www.goldsmiths.ac.uk/


*******************************************
About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Goldsmiths i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ly respected University of London. We are rated one of the world's top 100 universities for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Our list of former students includes luminaries like Mary Quant, Damien Hirst, and Vivienne Westwood. Ou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Music, Visual Arts, Anthropology, Sociology, Design, and English departments were awarded either 5 or the top 5* rating in the most recent assessment of their research, which denotes international excellence. Goldsmiths is in New Cross, South East London, which has excellent transport connections to the heart of the capital.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在這個停留裏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在上週一移師至中正大學舉辦,校園裏盈滿了生鮮活潑的獨立氣息,在場子內外張羅著的學生們也都很可愛。

那天上午座談的實質內容我在前一天的發表會上便聽聞了,見現場有充足的工作人員駐守,拍了幾張不痛不癢的活動紀錄照之後便無聲無息地獨自至外頭蹓躂。

會場位於社科院,在我看來,那是一幢空洞非常的建物,慘白、冰冷,甚至漂泊著巨大的荒涼,和光燦燦的青青形成極為強烈的對照。人們飄忽其中,總像是無法被細密地嵌合入那空間似的,格外疏離。

偌大的方形建物乃採對稱形制構築而成,中央留有高闊的天井,恍惚的光線在此緩慢地穿梭。彷彿一切物事很輕易就會在這樣的場域被稀釋似的。在天井之外設有露台,經妝點而成為一座空中花園。先是在某個乾枯的角落望見一落鏽蝕的鐵棚架,上頭爬滿了葡萄藤,莖葉乾枯的不少,以為生氣已逐漸殞息,鑽入棚架後卻意外瞥見一串纍纍的青葡萄。這又是對照一例。

另一頭,豢養著諸多不知名的植栽,看起來久未經人照養、悉護,遂以一種趨近自生自滅的任性姿態垂蔽或者盛開。整個場景透露出一股亂糟糟的野性,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一座被遺棄的凋落中的空中花園,鮮少人聞問。正因如此,此地分外靜謐,如同一個寂寥的異質空間。

植物叢中散佈著幾張老舊的座椅,多半瘸了隻腳,鬆散地倚靠在地面上並傾斜著。這些椅子被擱置在此,也燻染上了一點末日的情調。

我是這座花園唯一的遊客,在其間走走停停,顧盼、觀望。試圖用相機擷取一些切片,將雜蕪化為純粹。

那是一段由集體行動中被裁剪出來的自由時光,孤伶伶的,可是一無束縛,像是露台上的花叢,寧靜地綻放自我。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從人群中歸來



這些天夾雜在人群裡,彼此談論一些新鮮的話題,也混合一些舊的題材和關注焦點。每天都有盛宴,理所當然地喝了很多酒。

累壞了,好在今天毋須作陪,放了一天假在家修養。晨光很快就逸失了,雨水敲打著遲來的冬天。

一整個下午都在洗滌以及搬弄中度過。包括洗一個長長的熱水澡、整理了一籮筐的服裝扔進洗衣機裡、在溫水中淘洗一盆不顯髒的衣物,再分別將它們晾在開放式的陽台。將絕大多數的夏裝折疊起來,重新盤點冬衣,並分門別類的將之一一上架、歸位。一時之間,衣裳顯得很有分寸,教養得當,得體地擱置在衣櫃裡。冬季的衣飾多暗沈得緊,大規模的漆黑與蒼灰盤據在那兒,沈默寡言,像一個內斂的上班族。

打理的時候相繼聽了Stereophonics和Interpol,其樂風皆屬性熱烈卻又足以駕馭一派浩蕩的情思。因為連日的奔波勞碌而萎糜著的我,與房內激盪不休的搖滾樂形成鮮明的反差。斜對街的建築工程趕在雨水打上頓號之際搶工了起來,野蠻的器械轟隆隆作響,為此我把音樂開得更大聲,內外夾攻之下,腦袋竟隱隱感覺到痛。隨後把音樂換成輕盈的Emiliana Torrini。

家務事總算在傍晚告一段落,此時穠稠的睡意也像水澤一般在身體內漫漶上來。趕在陣亡之前出門覓食。回家後倒頭就睡。夜裡七點多醒來,看幾篇文章,聽Narrow Terence、Au Revoir Simone,讀了一點小說,想著是否應該寫點東西。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點點滴滴

在那個夢境之後,生活簡直糟透了。
隨著研討會的趨近,白晝的工作變得迫切起來。專注於工作的時候,總算還能暫時擺脫夢的糾纏。然一旦恢復獨處,心思就失去了自由,就只能落入無邊的耽溺與悲傷之中。本該是居留在潛意識的憂患踰了矩,侵入我的尋常生活。
這期間,同時讀著格非的《山河入夢》,故事也是陰沈而哀淒的。人性的荒涼與險惡寫到鞭辟入裡處簡直如張愛玲一般毫不留情。幸而貫串故事的要角姚佩佩是懂得逃亡的,小說末尾,那幾封在顛沛流離的路途中遙寄給譚功達的信,讀來至情至性,彷彿螢光,閃爍迷離。其中納藏的溫度如此真切並具感染力。
這些天,這長篇故事遂以一種平行的姿態橫亙在我的意識裡,時而與現實以及夢境交雜著出現。
收到E從金六結寄來的信,以最普通的白色信封盛裝,裡頭一張單薄的白色信紙上爬滿了字。那是他入伍第七天犧牲了短暫的午睡時光寫的,信中簡單敘述了心態的流轉與調節。想必是艱難的吧,和所愛的人分離,被迫鑲嵌入一個陌生且專制的權力脈絡裡。
E入伍之後,陸續給我打過幾次電話,每回我總是喜出望外地喊道:「你怎麼會打電話給我?!」這種來自軍中的信息顯得特別難能可貴,格外具有臨場感,談話內容必須俐落,因為公共電話很快就得移交給下一個滿懷盼望的人。傍晚左右,E又打來了,那短短的交談大概是我今天最振奮的時刻。(啊工作實在是太令人疲憊了。)我允諾待下週不那麼忙之後就提筆寫信給他。
昨夜和E在紐約念攝影的朋友msn,他未免也太看得起我竟鼓吹我也出國念攝影。交換了一些觀感、考量和情報,重點是,他還傳給我一份SVA開給MFA學生的basic reading list,天哪!這夢幻逸品看得我求知慾整個鼓譟了起來。
下午吃過午晚餐沿師大路回辦公室的路上碰到親愛的peace老師(噢!真是美麗的意外),她說Chris捎了封信給她,我隨即埋怨道,這傢伙怎麼就還沒寄信給我勒。然後老師馬上說她要寫信去跟Chris說我已經望穿秋水了。哈。還有,記得揀選一個早晨和peace老師共進早餐呀。
一整天都在聽范吉米昨天夜裡傳給我的Wicker Park原聲帶(夢魅已久!)。因為有音樂的陪伴才使得工作的完成成為可能。
這週末開始,得展開接連五、六天與大人們廝混、交手的忙碌行程。又是接機又是研討會又是夜宴又是郊遊又是拜會又是送機等等等事情一籮筐。啊我已經不禁開始緬懷起屬於自己一個人的自由了。
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啊。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haunted by the lost



自從十九歲談了一場荒唐的戀愛之後,自此就變成一個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並且經常過度潮濕。

週末作了一個關於失去的夢,讓我極度憂傷。一直沒有康復。我總是過於放大那些燦爛和綺麗背後的幻滅性。

把心頭的紛亂說給從小一起長大的R聽,她說,欸,妳怎麼這樣如履薄冰呢。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靜物



我們那不小心演變得有些像兒戲而不夠嚴謹的第一次攝影讀書會之主題為靜物,在此之前,我們對於靜物達成了初步的共識:靜物,意謂無生命之物體。
或許是出自於長久以來對於意義的追索,以致理應如何評價靜物照一事成為微小的納悶淤積在心底久久不散。難道靜物照就無法傳遞深刻的思想嗎?我問道。在以靜物為被攝對象的相片之中,究竟我們關注的是什麼?是不是靜物照迷人之處僅能停留在形式的招搖之上?
作為一個拍攝者,范吉米傾向從事物的結構、色彩表現,甚或重複性來決定框景,但並不表示我們只能從這些淺層的構圖原則去賞析靜物照。他也不認為靜物照只能傳遞直觀的感覺,無法負載意義。
仍然執著於影像意義之繁衍的我在討論的當下並未意識到靜物照如何施加作用力於我,事後仔細一想,我確實經常在純粹的靜物照中獲得深邃而飽滿的舒展,說起來那是一種極其淺薄、直覺性的投入,靜物不動聲色地向你的感官發出邀約,將你的魂靈引誘至一個豢養幻覺的壺穴。

然後我隨即在《刺蝟的優雅》一書中找到不賴的說辭。這說法出自門房荷妮之口,她老是佯裝鄙陋,實際上卻深深受到藝術的蠱惑。荷妮非常愛好靜物畫,特別是十七世紀的荷蘭畫派。

我想我應當是更明白了靜物之美,當我不知不覺被召喚入靜物照內所蔓延的無止盡的寧謐,忘卻了時間的位移、空間的擠壓,靜物確實那樣超然地體現著「無期限的存在、不帶意志的美」。

荷妮是這麼形容的:

當我們看一幅靜物畫時,當我們在無特意的追求心下,為美麗而靜止的物體外形所帶來的美感而欣喜時,我們是正在享受著我們心中未覬覦的事物,我們是在觀看著我們未企圖佔有的物體,我們是在珍惜著我們並未渴求的東西。靜物畫,它是把和我們內心欲望溝通的美用形象表達出來,但是這美是出自於另一個人的欲望;靜物畫不僅和我們的享樂意願吻合,而且和我們的任何計畫都沒有關聯;靜物畫呈現在我們面前,可是不需要我們付出努力。靜物畫是藝術精髓的化身,這藝術精髓便是永恆的擔保。在無聲無息,沒有生命也沒有動作的靜物畫中,出現了沒有被未來計畫所佔據的時間,不受期限和貪婪羈服的完美——也就是不帶欲望的享樂,無期限的存在,不帶意志的美。

因為藝術就是不帶情慾的感動。

——妙莉葉‧芭貝里《刺蝟的優雅》, p.235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壞人



儘管我從小到大都一廂情願地相信人性本善,但還不致於盲目地認為世界上沒有壞人。

今晨五點多我秉持著難得的意志力起個大早,隨後倉促地整頓自己、吃過早餐後,在一片慌亂之中到火車站搭乘最早的一班莒光號北上。返回台北後,意識猶萎頓迷昏,睏極。

踏入住處,便見著室友在我房間外牆上貼了一張便利貼,表明姊妹倆將出國數日,叮囑我自己一個人在家要注意安全。那簡單的提醒暖暖地滑入心底;另一方面,我卻不自禁勾勒著小鬼當家的逍遙情境,絲毫不覺得這幾天會有丁點危難降臨。

出門前照例將鑰匙插入門扉,周轉了幾圈,鎖緊。

下班之後未久,接獲房東來電,表示門鎖無法解開,不知何故。彼時海草就在身邊,機警的她指出,可能是小偷闖了空門。正沈溺在可愛娃娃堆中的我開始萌起一層擔憂。回家的路上變得十分忐忑,果不其然,一走到巷口,劇烈的敲擊聲自樓上竄了出來,顯然是房東聘請鎖匠來開鎖了。海草說,此時上去也無濟於事,我們遂在周遭的巷子兜轉了一會兒。

在那短促的片刻裡,我迷茫地勾勒著貸居處因被偷兒襲擊而呈現一片狼狽的場景。他會取走我的筆電和數位單眼相機嗎?這是我房內唯二單價最高的品項了。我憂心著。前者陪伴了我兩年有餘,細密地網羅著我的古往今來;後者則是今年夏天甫購入的寶貝,它是我張望並紀念這世界如何運行的工具之一。

我向來是一個被過往牽絆的人,筆電失竊猶如記憶遭殲滅,於我而言非同小可。我非常不安。也一邊想像房間被毀壞的模樣,那意味著我賴以生存的秩序被推翻了,顛覆了,鄙棄了。

我們鼓足勇氣上樓。(幸好有海草陪在身邊。)舊的鎖正被猛力敲擊而碎裂一地。小偷沒有得逞。我所倚賴的生活秩序並未侵軋,它仍舊保有其尊嚴,得以鞏固我的身心靈。

然後我們假裝若無其事,還能嬉笑玩鬧。鎖匠正勉力換上一副新鎖,房東篤定地向我保證不會有衍生的意外。貼心的海草問道,我今晚是否要尾隨她一塊兒回家;抑或,她留下來陪我。我終究選擇獨自留守。海草離去前,叮嚀我務必要嚴密地將門鎖好,以阻卻另一波可能的偷襲。

那把沈甸甸的金黃鑰匙遺留在桌面,頓時成了一個意義懸空的符號具,再也找不到契合的洞,無法穿透一道實體介面,指涉他處。

而我,將背負著懸浮的憂慮,並憑藉一把新的鎖匙,對抗外界不懷好意的可能性入侵。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答應自己

三個月的工作幾乎將我的企圖心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感啃噬殆盡。我變得非常消極,再次退回自己的巢穴,孤單地想像著遙不可及的人生。當我在所有經手的事務的倒影裡,看不到一點點所謂的自我,我便徹底落空了。遂只想著逃逸,不斷將自己寄託在人群之間,擠壓著僅有的獨處時間,盡量不去思索明天的事。

自此,我成為一個淺薄的人。

可在心裡最深處,我是一個迷路的小孩。我比從前任何一個階段都要更無助更軟弱。九月生日前夕,工作屆滿兩個月,我對於自己在工作場域上停滯不前這件事感到莫大的焦慮。有天,因著未竟的離校手續事宜,返回校園。遇見幾個朋友,我不由分說地在他們面前哭得傷心。

這週五午後,我又對無止盡的行政庶務不耐了。和同事交代了一聲便往外頭走,一邊走一邊克制不讓眼中顫動的淚水滾落,直到覓得一條寧靜的巷弄才能放肆開來。

是這樣在一點一滴的自我消耗及磨損中,走到現在。

儘管親愛的你們是那樣的靠近我,但回到職場上,我終究得獨自面對潛伏的枯索與煩躁與惶惑。不過幸好總有你們陪伴左右,願意細細聆聽我的苦楚。

我會答應自己/你們要積極起來。

就像今天黃建為在Come to Me新歌演唱會中所演繹的那首歌Everything一樣,他要把這首歌獻給所有剛踏出校園,必須在崎嶇的現實中練習平衡感的人。


Everything
作詞:黃建為 作曲:黃建為

Rush hour in the dawn, trapped up you and I
Gas smell in the air, makes me feel so tired
And I've been everywhere, searching for a sign
And I've tried everything, every day in my life

Busy day and night, round and round I strive
And I wonder why, there's no sunset or sunrise
I'm sitting here alone, letting time pass by
Watching the traffic lights, turn black and white
The crowds flood over me, whirling me inside
In the flow, all is silent

I have dreamed before, if I could turn back time
Back to the other day, choices I could've tried
Would I find better things, to make life worth the fight
Would I find a better me, eyes shining with light

Don't know where I want to go
(no path is worng or right)
Don't know when I'll stop my roam
(let go and free the mind)
Here I sit, singing this song
Let the tides keep rolling, and the sandglasses keep turning
A soft breeze whispers by

And I'll go everywhere, every road I'll ride
Although the journey's rough, I'll be fine
No matter what it takes, I will try
Life will find its way, the sky is bright

And I'll go everywhere, every road I'll ride
Although the journey's rough, I'll be fine
And I'll do everything, I will try
Let me grow the wings to fly
To fly high



攝影啟示錄

攝影不是別的,它是一種觀看事物的方式。

譬如我愛你,可是我仍舊不知道你如何看待我,我不知道世界在你眼底如何運轉。我沒有辦法摘下你的眼睛,但我至少可以透過你所拍下的相片,獲悉這個世界如何投射入你的眼簾,在眼球的祕密基地成像。而相片替代了你,對我打信號,告訴我你是如何感知這一切。

當我觀看相片中的物事時,會有兩個延伸聯想。首先,我可能從未到過其中的場景,所以自然無法藉由攝影提供我的在場證明。其次,我可能曾經親臨現場,只是並未由這個角度窺視外界。為什麼不呢?為什麼你看見了而我沒有?是不是我們都太習慣這個世界了,所以無動於衷?還是我們太粗枝大葉了,所以略過了詩意的細節?

就像我們也讀詩,儘管一輩子可能都寫不出一闋像樣的詩篇。但是在詩的遊樂場裏,文字被自由地拆解,毋須因循日常語言的律則,它想奔跑就奔跑、跌倒就跌倒。孤零的字彙經過堆疊、重構、排列組合之後,便有了新鮮的意象。世界於是重新獲得命名。

攝影也是同樣的道理。經由鏡頭的框架,我們有權力重新規劃眼前的景觀,以幾何切割法則在地景上動手術,這邊裁切一點,那邊修補一些。世界慢慢慢慢地成形。變異。扭曲。

練習攝影,其實就是練習用不同的角度去體察外物。當撲溯迷離的光影在眼裏逐漸聚焦,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才剛開始。(20080121)




目標是島



在漂泊無方向性的現階段安插一個目標,像是在未來的海裡頭預言了一座島嶼的存有。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gene寫真集

迷死人不償命系列...








gene自以為是小baby開心地在木地板上猛爬XD



破涕為笑,嗚,好可愛的小傢伙



這兩個人公然在鯨背沙丘上打情罵俏,羞羞臉唷...

小咪哥哥:親愛的,我要吻你囉,看你往哪兒逃
小咪哥哥:喔耶,得逞了
gene:可惡,看我的厲害,我捏,我捏,我捏捏捏
(以上為記者設計對白)


嘖嘖,這兩個人實在是太渾然忘我了...


柔情似水小gene...(陶醉貌)



孩子氣


在國父紀念館的廣場上小小gene坐上旋轉火車皮卡丘之後開心極了如何都不肯下來。

陰涼復又晴朗的週日和小咪哥哥、荔枝姊姊一起結伴陪剛滿三歲的小小gene去八里郊遊。這是第一次要跟傳說中的電眼男孩見面,搞得我心頭小鹿亂跳,心機很重的我還特地穿上第101條牛仔吊帶褲,並搭配糖果一般誘人的粉彩項鍊,無非是為了博取小男孩的歡心。

相見歡時雙方都頗感羞赧,幸好我逐漸以專業攝影師之姿攻陷了電眼男孩的心防,年僅三歲的他已然是名出色的小model,前景可期。可惜經紀人的資格早已率先被小咪哥哥這位伯樂給霸佔了。

對於小孩向來無抵抗力的我總是只能覬覦並垂涎路上的小baby,但baby畢竟是別人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令人非常扼腕。這次終於有機會可以褻玩,自然相當興奮。




嬌嫩欲滴的baby gene...(擦口水中......)

小gene幾乎一整天都非常開懷,樂不可支。噢!跟小小孩牽手一起走路真的很幸福耶。倒是回程的時候,gene因為玩得太累了以致於一上車就呼呼大睡,當他天經地義地依偎著我入睡時,我忽然有一種非常微妙的對於成長的錯覺與慌亂。

我一直以來都這麼喜歡小孩是因為我覺得我和他們是同一國的,在他們面前可以順理成章毫無顧忌的童言童語,而不致遭到成熟世界的排擠和詆毀。孩子居住的星球上始終擁有純真的想像讓人快樂地飄浮。

剛過完26歲生日的我依然無法鄭重地凝視這個恐怖的事實,我還是無可救藥地認定有一個小孩住在我的身體裡面,他會趁著外界的把關不那麼嚴密的時候偷偷打開我身體上秘密的機關溜出來透透氣。但大多時刻,大人世界周轉不停的法則是一座鳥籠將他拘禁。

gene暖融融的小巧身軀倚賴著我,我明顯地感覺到有另外一種溫度依附著我並強力傳染給我,有一個旺盛的生命與我同存,結為連帶。很努力在戒除依賴心並佯裝獨立的我畢竟還不習慣被依賴。一個自認為是小孩的人遠遠不是一名母親。

小小gene在我身邊熟睡的時候我內心一邊翻轉著這些。同時感到青稚而無瑕的生命是那麼需要被小心翼翼地細心呵護著、守候著。然而,在這種對照之下,我偏偏又意識到自己早就不是一個孩子了,我(必須)懂得規矩和遮掩(儘管不盡完美),偶爾可以任性但不能再胡鬧了。

或許曾經也像《囧男孩》裡頭的男孩一號、二號那樣,渴望登入異次元,在一種魔幻而神秘的作用力加持下,一瞬間「轉大人」。長大以後,很快就發現光陰本來就是一艘快船,載著我們前往未來。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迷惘的人都想著離開。」



我太累了,我的人生是一團謎。和主流文化徹底絕緣的我心甘情願在自己的微型世界裏虛構一座星球,星球上種有可愛的花草以及純真的人們。比遙遠的從前要更渴望詩意。逐漸不關心國家大事了,你說我是犬儒我是逃避我是享樂主義者也罷。(20081007)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花蓮的賞味期限

遠離城市,從繁瑣的日常中脫隊,去到花蓮。我的心都開了,春花一樣燦爛;又像個孩子,目光盈滿了新奇與探索的興味,臉上不自覺有一層薄薄的笑意。

週五傍晚抵達花蓮,天空已經被漆黑強行佔領,剛下過一場輕描淡寫的雨。搭計程車到S住處,放置行李,我們各自牽了一台腳踏車,從城市邊緣出發。潮濕的路面上積蓄著燈火反射的光,溫度微涼。

我迅速複習曾經背誦過的街道,急欲打撈兩年前的記憶浮萍。晚餐決定吃公正街的包子、蒸餃和豆漿,餃子不曉得為了什麼而過份消瘦、營養不良,難道是罹患了情傷?總之讓人有些失望。

晚餐之後便在市區任意遊行,當我憑藉著身體潛在的記憶覓得阿寶家以及那條通往海濱的路時,心中有一股驕傲感油然而生。阿寶的庭院清潔得比從前乾淨,撿拾而來的雜物不那麼多了,圍牆也換了新造型。日式房舍內分明捻亮了安定的白光,但我朝裡頭呼喊,卻怎麼也不見阿寶前來應門。那就明天再來拜訪吧。

晃蕩到了明義街,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內活生生有一個澎湃的樂團正在表演,我興奮極了,二話不說就跟S將單車停妥,衝了進去。舞台下聚集了不算少的聽眾,父母親帶著小孩的,抑或是上了年紀的老者都有,真好奇他們怎麼看待這種躁熱的音樂呢。

當時正放送的是一首會讓人即刻像一顆充滿彈性的皮球那樣跳動的曲目。原來是胖虎!是胖虎!是我兩年前來花蓮參加洄瀾異音音樂祭認識的胖虎!是那個唱著「你 你是誰 一直住在我的頭裡面/我 看不見 一直看不見你的臉/對 你發現 其實我也想要有人陪/別 說再見 你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的胖虎樂團!


胖虎—你是誰

後來我們合買了胖虎當兵前夕在2F表演的現場錄音專輯,然後像個小歌迷一樣給胖虎們簽名。三個大男孩分別和我們握手,眼睛衝著我們晶亮而誠意的笑。(那握手的方式及笑起來的樣子不自禁令我想到n年前五月天也曾經這樣對待過我。)我略帶一點緬靦,說道:兩年前也是在花蓮聽到你們表演呢。

心滿意足再度上路。

返回住處時夜已深沈,空氣中有一股不被打攪的靜默擴散著。一些被想望的景點如拋物線一般紛紛被投擲出來,直到有限的時間承載不住才嘎然而止。我們開始構思如何安排動線。隔天一大清早,身為英文實習老師的S就得出門去上課了,這意味著,以路痴聞名於世的我得自食其力勇闖江湖!

這天很晚才將疲倦的身體丟入睡夢中。我知道花蓮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寄物櫃,我可以放心地將膨鬆的自己寄放在這裡。

「一邊旅行,一邊長大。」我在我的旅行隨身筆記本的藍天白雲封面上寫下這句話。